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

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

概述: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即蜱伤寒、地中海斑疹热(MSF),亦称北非蜱传斑疹伤寒、肯尼亚蜱咬热、印度蜱传斑疹伤寒、南欧斑疹热,病原为康氏立克次体(R.conorii)。另一病变是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,病原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(R.siberica)。第三种蜱传立克次体感染为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,病原为澳大利亚立克次体(R.australis)。这些病原体所致疾病,都有头痛、发热、皮疹、肌痛等症状。立克次体致病机制也是入侵内皮细胞,引起血管炎。后果一般甚佳。病情都比RMSF轻。还有一点不同,即蜱叮咬处常有一下陷的黑色溃疡,是为黑斑(tache noire)即焦痴(eschar),很像烟头烧伤。MSF见于地中海周边国家,另亦见于中东、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。涉及到几种蜱,主要蜱媒是褐犬蜱,学名血红扇头蜱,但非洲国家野生动物中常见蜱类都能传播康氏立克次体。意大利流行病学家已证明此病在意大利、西班牙和以色列的发生率大为增加。据认为是城镇居民向市郊转移,与蜱类接触机会增多所致。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的分布,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经西伯利亚至前苏联远东部分,南下至印巴次大陆。虫媒似为几种硬蜱:嗜群血蜱(Haemaphysalis concinna),森林革蜂(Dermacentor syvarum),纳塔耳革蜱(D.nuttallii)等。以上三种天然受染的蜱,都能经卵传播。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是澳大利亚发现的几种立克次体感染之一,病原澳大利亚立克次体,虫媒为全环硬蜱(Ixodes holocylus),已知动物宿主是有袋动物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本病主要见于地中海沿岸,南美、非洲、印度、巴基斯坦、澳大利亚等地区,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经西伯利亚至前苏联远东部分,南下至印巴次大陆。传染源是犬、啮齿动物,以蜱为媒介,通过叮咬传染给人。本病多发生于儿童,潜伏期为 5~7天,急性起病。发病后第四天出现全身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,掌跖部亦可累及。

病因

病因:本病病原体为Conorii立克次体,传染源是犬、啮齿动物,以蜱为媒介,通过叮咬传染给人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以上三种立克次体,与立氏立克次体极为相似。DNA杂交证明后者与康氏立克次体的同源性在90%以上。相互间群特异性抗原(group-specific antigens)虽同,但还有种特异性抗原(species-specific antige)可资鉴定。它们都侵害内皮细胞,导致细胞死亡,引起血管炎(见前述)。蜱叮咬处都有焦痂可见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本病多发生于儿童,潜伏期为5~7天,急性起病,表现为寒战、高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乏力等症状。在蜱叮咬处出现一特征性的“黑斑”,即丘疹逐渐发展为中心坏死性黑色溃疡,周围绕以红晕。局部淋巴结肿大,且有压痛。发病后第四天出现全身散在的淡红色斑丘疹,掌跖部亦可累及。少数可见出血性损害。
    本病症状较轻,病程约两周左右。随着体温下降,皮疹逐渐消退。三种立克次体起病都急,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肌痛和结膜充血等证候,约在蜱叮咬后 5~7天发生,焦痂为一特色病征,可以证实诊断,应在头皮、腋窝、腹股沟等蜱类好寄居部位注意寻找。由于焦痂为坏死性损害,故引流该区的淋巴结亦可肿大。焦痂损害很像烟头灼伤,直径2~5mm,中心发黑,边缘隆起、发红。压痛甚轻。像RMSF一样,第4~5天全身发疹,包括手掌和足底。隐约可见的斑丘疹性损害,为皮内小出血点。病程约2周,鲜有死亡。Weil-Felix反应多数病例都有作用于OX19抗原的凝集抗体,约于病程第2~3周出现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血清学试验首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康氏立克次体抗体,如有条件可为一试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诊断

诊断:本病特征为虫咬处“黑斑”,在早期及恢复期进行血清特异性补体结合试验可做出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注意应与丛林斑疹伤寒相区别。根据其不同的发病区域、临床特点及特殊血清学反应可以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多治疗同其他立克次体病,使用四环素治疗有效。多西环素200mg,每12小时1次共2剂,收效良好。亦可用四环素、氯霉素和利福霉素(rifamycin)。用药后2天退热。

预后

预后:病程约2周,鲜有死亡。

预防

预防:预防措施包括灭蜱,治疗病犬及其他啮齿动物,注意个人防护,可外涂防虫剂。防止被蜱叮咬。深入非洲野外旅游的人,应注意着装,防止蜱的叮咬。到南欧旅游的人,如在春、夏季节作穿越市郊和农村的长途步行,应注意搜索蜱。从这些立克次体感染恢复,可以获得牢固免疫。在实验动物中,康氏立克次体比大多数立氏立克次体都相对无毒性。但由康氏立克次体感染恢复的动物,对立氏立克次体毒力也有保护作用。这种保护是由T淋巴细胞提供的,它们也能识别斑疹热组其他品种立克次体的抗原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